Monday, November 24, 2008

教学反省:


我的感想是:对于所做的任何事情,尤其是在教学上,是有必要作反省。因为教学是要不断求改进,有反省就有进步(本人感想)。

反思老师给的结论:人类因梦想而伟大,因反省而进步;这句话将会成为我成为有效教师的座右铭。

了解你的学生:

今早,是最后一堂课了!感觉有点轻松。

今天,学习了了解我们的学生。
从中,我们要学会反思如何了解学生,将自己成为反思型的教师

对于学生的智商来说,我个人如此认为学生一般的智商是受环境主义所影响。因为,一个再聪明的孩子,如果缺乏环境的培养,他是很难发挥其智力至最高的境界。Sternberg 所建议的智力可以被教导,的确是事实。

接着,个人认为文化上的差异,或许可以进行一些文化交流、文化表演等;
因为透过这些活动,学生彼此之间就能更了解彼此,进而接受不同的文化背景。当学生彼此之间有了深一层地了解,同侪之间的互助学习就会更深入。如此,也能间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。

教学本应不止教导学生知识而已,人格的培养、培育,对教育者而言(本人感受)是应该也一定要有的。

再来,针对老师偏见的事情,个人认为,老师要有意识地去观察每一位学生、课室的每一个角落。以个人经验,一般在我上课情况,我都会“TRY”去观察每一位学生、走过学生的每一个座位;此做法,发觉学生会比较精神,也会比较喜欢上我的课。因为,学生会有被“肯定”的感觉。

不同客观测验题目形式的优缺点:


透过分组讨论,再加上教授的补充,让我更深一层地去辨别哪些是属于好的客观形式题目。

对于这个课题,没什么感想,不过从中学习了丰富的知识

教学评鉴:

课后感想:
感觉今天到了尾声有点累……
但总算还是撑下去……

对,我绝对赞同,教师评鉴要和教职发展、学校革新紧密配合

讲到教学评鉴的组织,我个人认为,应该是采用“成长取向”的学校。因为这样老师才有发挥所长的机会。只有人在不被控制的环境之下,他才会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无止境。

Sunday, November 23, 2008

教学档案与学习档案:Portfolio

反思、反思:
教学:教师的教;学生的学。
教学效能:自己对教学的能力。

教学档案:是为了促进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,也可与老师们互相交流。教学档案分类之发展性教学档案是我们制作教学档案的目的。教学档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。

学习档案:是由学生来做,以学生为中心。这是一个静态的师生沟通。学习档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。对我而言,评量方式用学生互评与老师总评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评量方法。让学生的学习档案来分担老师的教学。

教师自编测验:

计划课堂测验:目标、内容、测验蓝图- 双向细目表、何时测验、何种类型的题目、数量、题目的难易度和测验的形式编排。

在电脑科,测验一般上都比较偏向主观,尤其在ppt设计或网页设计,所以在学科结束之前,都会有选择题让学生回答。

基本上,我个人觉得,一个学科都必须涵盖客观型和主观型的测验

学习评鉴:

平量:assessment (学生测验)
评鉴:evaluation

今天学习到:在课堂中,收集学生学习情形的资料,才出测验,进而做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。一份考试卷是经过每个学期的不断改良。所以,对于初任老师来说,必须充分地备课。
接着,评量学生应该涵盖认知、技能和情意领域。教学和评量本来就是互相搭配。对于电脑科而言,变通性的评量是占重要部分的。
老师说,学习评量的内容以Bloom的教学目标为主就可以了,所以让我觉得松了口气,因为不用去记那么多的理论。

学习的本质与学习评量:所采用的评量方法,基本上是受学习主义影响。
学习评量的方法:一份考试卷不要太容易或太难 (参考双向细目表)。其实,是先有双向细目表,才出题。

评量的趋势:鼓励老师多用动态评量、个人化评量、多元化评量和真实评量。

今早至10.00的精髓,个人觉得还是各组讨论考试卷的评量。起初,还蛮讨厌分组讨论,但现在觉得分组讨论会让自身对于一个课题更为理解。

Saturday, November 22, 2008

科技与教学:

教学科技:对我来说,就是将工具妥善地应用在教学上。原则上,是从行为主义来的。科技如何帮助教学呢?事实要以学生为主。也许可以用动画教材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。

说到网络,互动的学习还是不适合的。因为科技还是不是特效药!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还是需要面对面,彼此敞开心灵的交流。这样子,我们也能更了解彼此的思想。

身为一位电脑老师,今天在结尾之前所学习到的科技教学,让我又再学习到新的东西,真是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教学培训!谢谢您,郝教授!

针对老师的问题:科技的使用,真的帮助了教与学吗?

科技的使用,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吗?
1. 如果是比较沉闷的学科,也许会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。
2. 有些学生对于视觉、听觉的程度不一,所以科技的使用,或许不会完全改善某些学生的学习动机。
3. 对于新一代的学生们,它的确还是有所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。

科技的使用,帮助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吗?
1. 将抽象的概念用科技的使用来具体化,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。
2. 多元化的科技辅助教学,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、也更有新鲜感。
3. 学生会因为科技的使用,让自己对科技技能的学习更加掌握。(尤其是电脑科在将新的科技推展于学生)

科技的使用,改善了教学效率吗?
1. 对于喜欢新鲜感、好奇心的中学生,它会产生一定的效率。学生会因此而喜欢那学科;当喜欢了,自然就会改善对那学科的学习态度。
2. 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努力学习,纵使老师用科技来多元化教学,那教学效率还是会不乐观的,因为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。

教学资源的应用:

教学资源跟科技运用有关。教学资源真的有帮助教学吗?我觉得的确帮助很多。怎么说呢?依我个人认为,在某一个领域中,每个专业人士都不只是光靠自己的知识所有,他们有些知识一定是来自资源的相助才得以完成。

在这门课中,让我印象蛮深的是Vygotsky 的 “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ment”- 最佳发展期。我觉得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,所以学生的发展也可以是慢慢地挖掘出来。

接着,又有学习到直接教学策略:就是直接讲述。那是以老师为中心,就像行为主义一样。我们的这堂课其实就是直接教学法,因为其特色是很紧凑的。
而所学习到的间接教学策略:学习的过程是探究。在这策略中,有学习到用特例来穿插至教学。不错,今天收获还蛮丰收的。

教学情境的营造:

我个人如此认为,当在教授某课程时候,应当是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所教的课程内容,不要只是一味地在赶课而已。我想,这是学习策略应该注意的重要事项吧!
当然,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状态,身为老师的我,也应该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行。我绝对赞成将学习策略交由给学生,会让老师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再来,所谈到的教学气氛的营造,其实这件事是可以做得到的。我个人看法是:只要学习如何耐心地、有技巧地,再加上同事们给于的意见,学生在班级的气氛是可以达到所期望要的。老师今天在课堂上所说的“用同理心去处理学生的事情”这句话,的确让我觉得这确实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去学的。

最后,大家所讨论的教师期望与学生学习,我的感想是:老师的期望要适度,不要过于高、低;这样子,学生和老师也才能有共同可以达成的期望与目标。从吕老师的教学经验,今天又让我学习到,在开始某个学科进行时,先与学生建立好关系,然后才授课。从讨论的结果,老师们的丰富经验,的确让我获益不浅。

Friday, November 21, 2008

教学技术:

我认为技术是可以学的!所以,教学技术的讲述、讨论、发问和作业,都可以经过老师的培训,再加上老师自身的学习与探索,必定可以把教学技术掌握起来。

当然,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外来因素而影响教学技术。所以,教学技术也得随着变化而有所变通。如此,教学技术才能跟上学生的时代啊!

教学技巧与运用:

在这堂课中,学习到如何在教学上让学生们更加投入于老师的教学中。
我个人感想认为,要提高学生的学习,无论是在学习动机、注意力、好奇心或教学变化与运用;身为老师的我们,都应当在教学上下足100%的努力才行。

当我们在教学上针对以上4点,做周详的计划、找寻对策、多参考前辈们的经验,然后加以实施,我想教学技巧和其运用就可以发挥其作用了。其实教学技巧,应该也是能够从老师课程培训中获得灵感。当然,老师本身首先必须自我检讨、进取才行。

就用吸引并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来做个比如吧!我们经常都会认为学生的精神不佳、那是学生的问题……而导致学习者的注意力欠佳。在我个人认为,当我们要求别人之前,首先先要求自己要在教学上有足够的能力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。所以,身为老师的我,要加油哦!(自我鼓励)

Thursday, November 20, 2008

教学方法

教学方法有很多种,但我觉得应该需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,同时也能发掘自身潜能的教学法。这样,才能让自己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首先,所学的思考启发取向教学法;感觉这教学法还蛮不错的。因为这是要以学生活动为主,从中让学生找寻自己的问题而获得知识。在此教学法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,的确是一个可以通用任何学科的教学法。
再来,创造思考教学法也不错!因为这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。就像我们这堂课中一直实行的脑力激荡法。不过,在中学部的小组分配,还是必须有条规地指导。

接着,今天又学习到了批判思考教学法。我个人觉得这个教学法有助于我们的学生们反省、分析与评价。在批判之前,我们都会去找问题的一个点,然后再加以用有关信念和行动去做结束。不过,无论如何,分组讨论在中学部中,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探讨的,如:学生的程度不一、吵杂气氛、不集中讨论等。所以,老师必须掌握如何妥善地将组别讨论处理完整。这的确是一个不简单的教学法啊!

当进入第二节,情意陶冶取向的教学法,感觉学习本来就应有道德教育。尤其我个人蛮喜欢角色扮演法。因为这个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体会某个角色的处境,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角色的好与坏。
最后,学习到了欣赏教学法。我本身是任教电脑课。尤其是在简报设计(PPT)的报告中,我都会让每位学生去欣赏学生的作品,以培养同侪互评的作用。在这过程中,我与学生们都打成一片。这的确是即非常好又挑战性的教学法!

11.50am, 我们进入第三节实作取向教学法,“Learning by doing”,如何在做中学习。我想这是每一个学科都会用到的教学法吧!学生不只是要学而以,也要懂得如何去操作或应用。

再来,进入合作取向的教学法。对我来说,协同教学法可以在有必要的时候,将它运用在我们的教学上。这样,老师们可以互评、互学;而学生们也会从不同班及不同同学身上学到多元化的知识。

最后,第五节:个别化取向的教学法中,对我教电脑科而言,会比较难以实施。为什么呢?因为电脑科在兴华是以半年为制度的,半年时间内需要完成整个课程。当学生开始对这学科精熟时,已经是课程结束的时候。除非时间长些,或许就可以实施这教学法吧!但,自学辅助教学法还是不适合用于电脑科。

总结,教学方法没有正确不正确;而是要看教学内容、环境以及老师专长。

教学设计:


在这堂课上,学了许多宝贵的教学设计模型,真是太好了!以后不必担心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所错误。当然错误是一定有,但至少这堂课的学习给了我些许的参考.

这堂课最大的收获还是分组讨论如何将教学设计模式写出来。在组员的合作之下,终于大家辛苦了!组员们,加油哦

教学计划:


任何人在进行任何事情之前,我想,都必须是有计划性的。
事情有计划,那么才能如期及正常操作。当然教学也不例外。尤其这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发展,对于他们的未来是如何地重要!所以,教学计划是必须有,而且必须是明确地给于指示。
对于这堂课,我开始对教学加深了许多额外的知识。原来教学计划可分为几个阶段性的:前计划、积极计划、持续计划以及后计划。每个计划都有它应扮演的角色。我想,是时候让我改善教学计划,让它更完美,更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的教学
除此之外,在课堂上所练习的行为目标,也渐渐地让我更明白什么是行为目标;如何在教学计划中,将行为目标写得更好,更具体点。
总是觉得,在上一堂课之前,如果有周详的计划,就比较不会措手无策。

教学的理论基础:


学习了四种学习理论:
Ø 行为学习论
Ø 认知学习论
Ø 互动学习论
Ø 建构主义

其实,我觉得对于一个新手老师,行为学习论应先考虑作为第一选择。原因是这理论毕竟是步骤性的,“step-by-step”;首先是由老师主导,慢慢地再将学生投入于教学中。所以,对于一个刚到任的老师来说,这个理论或许会比较容易掌握在教学上,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可能性。
我个人认为,行为主义比较适合于年幼的孩子们,也许就放在初中部的学生吧!怎么说呢?因为初中部的学生比较属于活泼形,比较失控、没理性的, 所以必须有老师的带领之下,在学习上给与学生指导,然后学生反应在老师教学上。在有必要的时候,老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反应及学习,如:给于加分。
当老师比较掌握自己的教学之后,也许就可以穿插认知与互动学习论。因为,对我来说,学习毕竟还是必须是互动性的。配合现在的时代趋势,要孩子们乖乖地听老师讲课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!
个人的教学理论发展
我觉得我的教学理论会先从步骤开始吧!那就是先采用行为主义:Stimulus—〉Response。然后中间在加上增强物Reinforcement。当时机成熟时,在教学上渐渐有了经验,就可以慢慢地纳入认知主义及互动、建构主义。那这样子,在教学上就不会显得太冲突,而导致自己喘不过气来。到了最后,当经验非常丰富了,也许所有的教学理论都可以一起并用在适当的时间。

Wednesday, November 19, 2008

“有效教师”之感想分享

今天的这堂课,的确让我获益不因为,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教育系基础的我来说,真的不知道,原来有效教师是可以学得来的!对我来说,这个知识的确是天大的大好消息!
其实,我个人这么认为,身为一个有效教师,应该不仅是教育孩子学习的知识或技巧而已,而是也应该发展到如何教育孩子们身、心、灵的教育

对于一个有效教师,当然我的个人看法是:

  • 在授课时,讲话要清楚,要让同学明白的话。
  • 在教学上,有时候插入一些活动,让课堂生动些。
  • 教师是目标导向的。
  • 针对不同的学生,帮他们投入学习过程。
  • 设下学生可以达成的目标。
  • 经常使用学生的意见。
  • 让学生有探索问题的空间。
  • 教师必须在每一堂课前,将自己的情绪处理好。

老师的问题解答:

  1. 有效教学的重要特色包括:教师的情感处理妥当、让学生能自主学习、多元化教学以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。
  2. 让我成为有效教师,就应用有效教学所必备之五项关键行为及五项辅助行为,然后再让老师有进修及磨练的机会。